close

您太過獎了


很多東西是來自您的教導.


成份表那些東西很容易利用網站搜尋就能打上中文標示


剛好曉得了成份表的重要(您教的)


我也極認同這樣的觀點


加上自己的好奇心


就會想弄清楚一些東西


不想被市場.品牌.價格.廣告給主導


就是這樣而已啦


有什麼能幫您的呢?


能力所及當然非常樂意.


 


Dr. Hsieh Reply


 


很多人認為成分的分析解說不能完全代表產品的安全與否


我同意這樣的概念!


因為影響產品對肌膚安全性的因子應該還包括產品的成分濃度,成分純度,成分間的交互作用,當然還有產品的酸鹼程度等等


成分種類只是一個最初淺的影響因素。


也許有人會認為很多成分在產品中的濃度只是一點點,哪裡會造成甚麼嚴重的皮膚問題?


根據我之前在部落格的相關保養品副作用文章(摘錄自國外的研究論文)已經很明顯告訴我們,保養產品中的成分組合很容易造成人體皮膚或多或少的問題


輕微的可能只是皮膚的敏感搔癢(皮膚炎症狀),嚴重的可能造成全身性的症狀


如果大家有稍微注意的話,在前幾個星期美國曾發生一個案例,一個年輕人因為長期使用含水楊酸的酸痛藥膏而致死(水楊酸中毒一般發生在口服的案例比較多,外用藥膏造成水楊酸中毒致死是少見的)


水楊酸不也是保養品中常見的成分之一?為甚麼它會致命呢?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外用的產品成分是會積累的,當長期使用下來,許多成分被皮膚吸收(即使一次只吸收少許)的量就非常可觀了


當然,產品中的成分濃度很重要,但是在目前政府法規規範肌膚保養產品僅僅需要標示全成分,產品中的成分濃度等是不必標示的


因此想要為肌膚保養品的安全性把關時,手上能夠擁有的資訊其實是不足的


唯一能夠做到的不就只是從全成分中去瞭解這個產品的成分安全性?除此之外,試問消費者還能怎麼做?


個人覺得近兩年來,大家對保養成分越來越重視,也有許多網路朋友來到這裡認識了許多保養品成分


對於這個潮流趨勢,本人認為對肌膚保養品的領域發展來說是正面的,而且對消費來說至少是多了一層的保障


唯一不利的我想應該是一些製造及行銷廠商吧,因為在大家的監督之下,他們不能像以前一樣不經篩選的將成分混合就可以蒙混過關,


相反地,這些廠商必須對成分配方的內容更加熟悉,更加注意


也因此所有的製造及行銷人員必須更努力在專業知識的提升,以免被消費者質疑


我想這些種種的後續變革對國內肌膚保養領域是正面價值的提升,這也是當初我努力作產品成分分析的初衷!


您很努力在學習這個區域的知識,我想對您個人來說收穫一定很大??


至少,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可以用比較專業的角度來篩選產品


也可以聽聽看那些專職的行銷人員怎麼介紹他們的產品,當您知道許多的銷售術語其實僅只是術語的時候


您可以會心一笑,並且在私底下為這個產品打個分數再記入您的記事本中


當然,一個產品的優劣,在成分之外還有許多的因子需要探討(包含使用的舒適感等等)


但是安全絕對是把在第一位的,不是嗎?


Dr. Hsie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