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下面兩張照片都是我從這次『配方設計研習』課程中摘錄下來想跟大家作分享的,讓我們一張一張來說明。


 



這一張圖表在說明肌膚保養品的使用效果跟產品劑型(例如霜類,精華液類等等)裡頭有效成分(例如EGF,果酸,柔花酸等等)的釋放有關,換句話說,『哪一類的劑型比較容易將有效成分帶進肌膚裡頭,而且這些有效成分也比較容易在這樣的劑型中釋放出來』,這概念會決定產品的使用效果。


 


照片中的圖表在說明傳統的經皮吸收過程中,產品中的配方成分濃度過高或者滲進肌膚內部的量過多都可能會造成皮膚的毒性反應,尤其是那些對肌膚原本就有相當刺激性或敏感性的成分,當使用的產品配方中有許多的『助滲透劑』(一般多是合成酯類或者醇醚類成分)時,滲透進肌膚濃度是必須要好好考慮到的。切記,『藥即是毒』的概念,肌膚保養品的眾多化學成分也是具有跟藥一樣的作用,寧可不及,絕對不能讓皮膚過量吸收喔!最理想的保養產品應該讓成分的皮膚吸收濃度都處於治療區間(Therapeutic range)內,而有害皮膚的成分濃度則盡量減少。




這張照片是在說明『蛋白質成分』的變性與降解。


 


這是許多人都具有的概念,因為這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成分基本上都不是很穩定,所以如何保持這些生物科技產品的穩定性,減少變性及降解的程度,才是讓這些高科技成分產生良好效果最重要的關鍵。


 


以『EGF』為例,大家都知道他是生物活性很強的高科技原料,許多的產品都將它標榜為主要的訴求成分,但是該如何維繫EGF生長因子的生物活性?甚至在配方的時候該注意到哪些因素(如照片上所言的酸鹼問題,有機溶劑問題,界面活性劑問題,防腐劑問題等等)?另外,像一些『胜肽類』成分也是一樣。


 


這些問題其實之前我就跟大家說明過,在這裡只是將專家學者的話再轉知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在選購產品時稍加留意!


 


Dr. Hsieh 2007/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