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還想請問醫生,常聽到有人說,一種保養品不適合一用再用,大概用了兩、三罐就可以嘗試新的了,說會有類似耐藥性的樣子,這是真的嗎??那不就要一直試新的保養品??
另外呀,因為每次洗臉都要慢慢搓出泡沫實在是件很累人的事,請問是不是可以將洗面乳加水倒入市面上賣的慕斯瓶(就是會壓了就有泡泡的那種)??還是這樣容易讓洗面乳變質呢??謝謝您!!
Dr. Hsieh Reply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產品之所以會使用一段時間效果越來越不明顯,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這樣的產品的改善效果並不是真的出自於產品中有效成分,可能只是因為產品的保濕性及產品的潤澤性所造成的短暫效果。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如下:
AQUA/ WATER:水
CYCLOHEXASILOXANE:一種矽靈類成分,做柔軟劑
PARAFFINUM LIQUIDUM/ MINERAL OIL:礦物油,保濕柔軟潤滑
GLYCERIN:甘油,保濕即溶劑
NYLON-66:作為黏度調整劑
MYRISTYL MYRISTATE:肉豆蔻酸肉豆蔻酸酯,很好的親膚性,做柔軟劑,不過致痘性明顯
DIPROPYLENE GLYCOL:二丙二醇,溶劑
STEARIC ACID:硬脂酸,一種脂肪酸,可以做乳化劑,輕微致痘
PALMITIC ACIDE:棕櫚酸,一種脂肪酸,可以作為乳化劑及柔軟劑,輕微致痘
PEG-100 STEARATE:聚乙二醇100硬脂酸酯,做乳化劑,界面活性劑
GLYCERYL STEARATE:甘油硬脂酸酯,乳化劑及柔軟劑,輕微致痘
LITHIUM MAGNESIUM SODIUM SILICATE:矽酸鋰鎂鈉鹽,作為增厚劑,不透明劑
BOSWELIA SERRATA/ BOSWELLIA SERRATA EXTRACT:乳香萃取,據說有消炎作用
MANGANESE GLUCONATE:葡萄糖酸錳,護膚功能不詳?
PEG-20 STEARATE:聚乙二醇20硬脂酸酯,乳化劑,界面活性劑,保濕
STEARYL ALCOHOL:硬脂醇,柔軟劑,穩定劑,黏度調整劑,輕微致痘
TRIETHANOLAMINE:三乙醇胺,鹼劑,界面活性劑,有爭議成分
TOCOPHERYL ACETATE:維生素E,抗氧化劑
CETYL ALCOHOL:鯨蠟醇,輕微致痘,同STEARYL ALCOHOL硬脂醇
AMMONIUM POLYACRYLOYLDIMETHYL TAURATE:一種高分子聚合物,作為界面活性劑
PHENOXYETHANOL;防腐劑
METHYLPARABEN;防腐劑
IMIDAZOLIDINYL UREA(FIL B8792/1):防腐劑
您看看裡頭有哪些屬於藥妝概念中的有效成分(active ingredients)?
以我的標準來說大概只有維生素E了。但是這個產品使用起來一開始會不會有效?我想答案是『會』有效。因為大家在專櫃或者店家試用產品的時候,多半是將試用品塗抹在手背,如果感覺到清爽舒適,第一印象分數就有了,然後第二個感覺是保濕度還可以,因為成分裡頭加了很多的合成酯類,脂肪酸類,矽靈類,礦油及多元醇類(甘油,二丙二醇),這樣的產品就肌膚保濕來說是足夠的(比較專業的說法應該是『在防止皮膚內部水分向外流失的效果上還不錯』),但是對於肌膚的長期效果來說其實是不明顯的(因為不具有藥妝成分,所以不會有皮膚的修復作用,也不會讓皮膚的膠原增生)。歸納來說,這是一個治標的產品,利用產品成分的密封性質,將肌膚水分留下來,但是對於根本上的肌膚組織修復增生並不具效果。
以上的例子就是大家覺得產品很像使用一陣子就感覺不到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肌膚的狀況隨時在改變,所以在產品的成分選擇上的確也需要一段時間作一番調校,但是這可能需要很清楚自己肌膚狀態,並且對於產品成分的掌握要相當熟悉的消費者才能做好這樣的工作了。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洗臉起泡的問題,事實上如果產品中添加了起泡性的界面活性劑,產品的起泡性就會很好,但是這跟產品的清潔效果是沒有關係的。有些人喜歡泡泡多產品,也有人不喜歡起泡的感覺,所以只有自行篩選適合自己的產品了。
基本上您要加水的話,我會建議您使用RO純水,這樣對產品的保存才不會產生另外的問題。另外,如果是乳性的產品,您自行加水會改變產品的乳化狀態,產品的性質可能會改變,但是如果加的是RO純水,抗菌的問題應該還OK。
Dr.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