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皮膚曬傷的照片,大家可以明顯看出皮膚泛紅,而且有許多的水泡產生。(照片取材自SPL網站)


這個系列將在這一篇文章作個結尾,關於前面文章所說的防曬劑的防曬力測試(尤其是UVA部分)提到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的推薦準則包含:


1. SPF必須大於15以上


2. 臨界波長要到達370 nm,而且PA或PFA要在4倍以上。


下面我就舉個例子給大家瞭解一下。




大家也許會問說『臨界波長該如何測試出來呢?』,這就是今天我要幫大家說明的部份。


過去關於臨界波長的測試及計算是有一定的數學公式,但是目前全球電腦化之後,一切都交給電腦來計算了。像我所提出來的上面這張圖表是利用Ciba公司的機器(Ciba Sunscreen Simulator)來測試計算的,大家可以看上半部左邊是測試產品的成分,包括7% Octocrylene,2% Tinosorb S,3% Avobenzone,4% Tinosorb M以及2% Ethylhexyl Triazone,所有化學性防曬成分總共18%。


下半部為測試結果。


1. SPF測試結果為41.6,但是依據國際標準標示為40


    針對SPF的過濾效果(Filter efficiency)為41.6/18% = 2.31 SPF/%


2. UVA-PF(PPD)為24.5(數值表示),相當於PA+++


3. 臨界波長(Crtical wavelength)為380 nm


4. UVA/UVB比值為0.76,在英國的星等標示(Star Rating)中為三顆星(星等標示最多為4顆星,這時候的UVA/UVB比值需大於0.91,換句話說就是UVA的防曬能力越高,星等也越高)


因此這個產品的測試結果為SPF40,臨界波長380 nm,PA+++(大於4倍以上了),所以在美國這個產品可以標示為『Broad Spetrum』的防曬產品。


在國內的標示則為SPF40,PA+++


以上的說明我想應該蠻清楚的,關於防曬的整體概念大家也應該都稍有認識了吧。


其實也沒有很難,對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