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簡介:『arbutin熊果素』的簡單說明
這次的成分簡介部分我想跟大家談談熊果素(arbutin),為甚麼我會想談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美白成分呢?因為一直以來,對熊果素我始終存在著許多的疑惑,因此曾經努力的查詢過許多的文獻資料,今天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大家都知道對於熊果素的研究以日本最為領先(其實許多的肌膚美白成分都是由日本所研發出來的,可能日本人對肌膚的美白真的相當重視之故吧),所以在本文我會列舉來自日本的研究報告給大家參考。
說到熊果素,一定要提到對苯二酚,因為兩者是有近親關係。我們都知道對苯二酚的研發使用歷史可能有50多年以上,它對皮膚的美白效果真的相當的優,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加上臨床經驗及實驗科技的進步,大家對對苯二酚這個成分的瞭解也就越詳細。許多的研究都指出,即使對苯二酚的美白效果相當的良好,但是它所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也相對大很多,包括對細胞的毒性反應,可能造成的皮膚敏感性與刺激性,以及一些皮膚的色素性疾病(例如exogenous ochronosis外因性赭黃病)等等。因此,在全球各國紛紛將對苯二酚這個成分列為醫師處方外用藥,當然包括台灣在內也是一樣。
熊果素(分子量272.251 g/mol)可以分為α熊果素與β熊果素,不管是哪一種,在分子構造上都是醣基化的對苯二酚,意思是說,將對苯二酚的氫氧基轉換連接一個葡萄糖分子就成了熊果素(連結的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種類的熊果素),因為它們的結構相當的類似,因此許多人認為他們的生物性質相近;當然,兩者都有良好的美白作用(對苯二酚作用較強),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這兩者對皮膚美白的作用模式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因此熊果素在使用上是比對苯二酚安全得多。此外,α熊果素比β熊果素有更好的肌膚美白效果。
根據2004年,日本大阪縣立大學的Sugimoto等人的研究指出,目前對於熊果素的美白作用模式是否跟對苯二酚相同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適當的濃度下,熊果素對人體皮膚是沒有細胞毒性的;對苯二酚的美白作用包括對黑色素細胞的毒性反應以及抑制黑色素細胞的鉻胺酸酵素,而熊果素的作用是直接抑制鉻胺酸酵素的活性,並不會對黑色素細胞產生毒害作用。
另外一個重點是,他們的分析發現在人體皮膚的實驗中,並沒有發現由α熊果素所分解形成的對苯二酚,因此他們認為熊果素的黑色素抑制作用並非來自於熊果素轉化成對苯二酚這個模式,而是熊果素直接的作用(這跟以往大家的認知有所不同了)。
另外一篇2006年來自歐洲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事實上,熊果素是相當具有光穩定性的成分,意思是說,在日光照射下也不容易分解,而且熊果素要分解為對苯二酚其實並不容易,這也可以說明熊果素的安全性為何比對苯二酚高很多的原因。
最後再跟大家報告的是,大家都認為對苯二酚或者熊果素在白天不能使用,因為怕有光敏感性?事實上,在我所參閱的研究文獻中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我也去查閱了國內醫藥界慣常使用的『常用藥物治療手冊』關於對苯二酚(Hydroquinone)部分,發現記載的用法是『早晚各塗敷一次』,因此關於對苯二酚及熊果素白天不能使用的說法其實是沒有證據的,這也是坊間以訛傳訛的一個例證。
再者關於天然植物萃取熊果素的問題應該也是大家相當關心的。天然熊果素大多存在於一些莓類的植物中,例如藍莓,草莓,蔓越莓等,當然熊果樹是最大的天然萃取來源。
當然關於熊果素的研究,陸續還有許多新的發展會出現,我會選擇適當的機會,再一一為大家做介紹。
Dr. Hsieh 2007/5/9 於高雄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