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
Microfine zinc oxide 10%:氧化鋅微粒,目前物理性防曬劑都朝著微粒化的方向發展,微粒化的確可以增加對陽光的反射與折射,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不過微粒化的成分也有它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對皮膚毛孔的阻塞的可能性。
Octylmethoxycinnamate 7%:UVB化學性防曬
4-Methylbenzylidene camphor 3.5%:UVB化學性防曬
Butylmethoxydibenzoylmethane 1% (產品本身上的成分說明這項改寫Avobenzone 1% ):一樣的東西,也就是Parsol 1789,1%濃度似乎低了一些M,UVA化學性防曬
全成分
Water:水
ethylhexyl palmitate:棕櫚酸辛酯,合成酯類,柔軟劑
cyclomethicone:聚矽氧烷衍生物,也就是矽靈類成分,潤滑劑
laurylmethicone copolyol:同上,作乳化劑,柔軟劑
stearyl dimethicone:硬脂酸基二甲矽油,柔軟劑
ceresin:白地蠟,增稠劑,乳化劑
chlorphenesin:氯苯甘油醚,防腐劑
phenoxyethanol:苯氧乙醇,防腐劑
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溶劑
sorbic acid:山梨酸,防腐劑
lanolin alcohol:羊毛醇,乳化劑,柔軟劑
mineral oil:礦油,保濕,柔軟,潤滑
hydrogenated castor oil:氫化蓖麻油,柔軟,保濕,乳化,界面活性劑
sodium chloride:氯化鈉,收斂,黏度調整劑
tocopheryl acetate:酯化維生素E,抗氧化
disodium EDTA:螯合劑
這個產品可以使用看看!其實一個防曬產品光是標示SPF及PA值是不足以判定這個產品的防曬效果,正如我之前一系列的文章提過的,產品能夠遮蔽的『臨界波長』可能會更重要,但是一般產品都不標示這個數值,我建議衛生署應該修正一下規範,在防曬產品上都必須標示這個『臨界波長』,這樣才不會造成消費者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