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關『全人健康醫學』的概念


 


作為一名正規醫學院畢業而且從事國際常規醫療工作長達十數年的我來說,近來的省思與回顧讓我開始對於現行的衛生醫療準則與效果產生疑惑,正如許多所謂『自然療法』的專家所說的,目前國際通行的醫療體系事實上是一種『對抗療法』,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有某種疾病產生的時候,醫師往往都是針對該疾病的症狀作治療,很少有醫師會從人體全方位的角度來思考為甚麼病人會出現這些病變?這些病變的產生真的只是單一器官組織的異常所引起?如何讓人體全方位遠離疾患?換句話說,就是將對人體病變的思考邏輯轉換到如何避免疾患的發生,也就是所謂『防患於未然』的預防醫學概念。


 


中國古籍裡頭曾經提過:『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斷治未斷,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闢而鑄錐,不亦晚乎?』


這其實就是中醫藥治療裡頭『調養生機』的概念。舉例來說,目前很多民眾都漸漸明瞭,感冒並不一定要使用藥物來治療,因為這些藥物主要是針對症狀來做治療;讓很不舒服的症狀減輕其實是可行的,但是基於『藥即是毒』的概念,尤其是對目前生化合成的諸多藥物來說,因此我會建議在可以忍受範圍內的生理性不適,其實是可以選擇其他不同的抒解方式來緩和疾病,當然,最好在全人健康醫學的概念下,妥善提升自我對疾病的抵抗力與調和力。


 


在所謂『自然醫學』的概念下,對於身體的病變還有許多不同選擇的處理方法,例如水療、森林療法、芳香療法、整脊療法、復健療法、天然花草療法等等,在『自然療法』強調身心靈全人治療的原則下,其實是蠻值得進一步研究參考的治療模式,當然這些所謂的『另類療法』還是必須符合科學性的研究規範來奠立根基。事實上,現行醫療模式也不是如同『自然療法』擁護者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對於一些急救性質的病變傷害,正是目前常規醫療體系最值得稱許的部分。一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是無法從『自然療法』中挽救生命的;而對於骨折或者器官外傷的傷患,手術治療的效果也必定比『自然療法』要來得好。


 


『全人健康醫學』的概念就是希望妥善結合傳統『常規醫療』與另類『自然醫學』的優點,發展以『全人醫療』為準則的疾患處理;換句話說,就是希望對人體病痛傷害的治療是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病』為中心。基本上,在『全人健康醫學』概念下,對於疾患的處置還是需要以科學的基礎研究為本,而著重在六大方向:


一、組織器官機械性損傷(Mechanical injury)的修復,例如骨折、撕裂傷、皮膚疤痕修復等等,這是屬於一般常規醫療的範疇。


二、細胞組織免疫機能(Immune function)的提升,可能需要藉助基礎科學研究的結果來調和身體免疫機轉,包括一些行為療法(運動、氣功)以及養生膳食或者保健品等。


三、腸道機能(Intestinal function)的維護,思考如何減少腸道的困擾,以減除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不適感,另外也可以促進營養素的攝取。


四、排毒功能(Detoxication)的正常化,不管是針對腎臟排尿或者消化道排便功能,或者肝臟負荷的減少,都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維護機制。


五、抗自由基(Oxidative Stress)的機制設立,如何設計良好且符合人體需求的抗氧化機制,在目前生態環境下可是一大課題。


六、營養失衡(Nutritional imbalance)問題的解決,不管是營養不足或者營養過剩,對人體來說都不是很好的事,尤其對於現代的老人與小孩,更要特別為他們規劃出適當的需求,所以如何調和出適當的營養補給可是需要用點心思的。


 


美國Dr. Jeffrey S. Bland提倡所謂的『功能性醫學(Functional medicine)』,主張在認知人體失衡狀況後,需要使用不帶傷害性的方法來改善問題,Dr. Bland利用四個『R』來解決這些人體失衡的現象,包括:『消除(Reduce & Remove)』、『取代(Replace)』、『補充(Restore)』、『修復(Repair)』。基本上,這些概念是非常好的,只是在執行的手法上可能需要詳加規劃,而這也是我們『全人健康醫學』所想要達致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